儿童病毒性感冒是非常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比如现在比较多发的是新冠病毒,鼻病毒等,这些病毒对于既往没有感染过的儿童来说,症状比较明显,甚至有高热表现。
病毒感染后其中约有15%的的儿童容易继发鼻窦炎,确实有些还是病毒性鼻窦炎,偶尔黄涕,所以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对于一过性黄涕,可以采用观察的办法,因为确实随着感冒自愈而自愈,也不必滥用抗生素。但是很多时候家长不重视,出现该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没有使用,或者使用疗程过短是比较常见临床现象。

儿童急性鼻窦炎三大诊断标准:
根据新英格兰儿童医学杂志:当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且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之一时,即可临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①症状持续:鼻塞、流涕(任何性状)、白天咳嗽等症状持续超过10天且无改善趋势; 临床绝大多数以这种表现形式为主。
②症状恶化:感冒初期症状改善后,再次出现新发或加重的鼻塞、流涕、咳嗽或发热;
③重症表现:高热(≥39℃)伴脓性鼻涕持续至少3天。这种情况不能采取等待方式,而是采取积极治疗态度。
所以临床诊断基本上根据这3点来诊断,通常不需要过多检查。

不进行抗生素治疗的自愈?
儿童急性鼻窦炎的自愈可能性存在病原体依赖性差异,病毒性鼻窦炎通常有自限性,约60%-70%的普通感冒继发鼻窦症状患儿在7-10天内可自行缓解。
但真正的细菌性鼻窦炎自愈率比较低。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证实:未使用抗生素的急性细菌性备要患儿中,仅30%-40%在10天内症状缓解, 而高达60%-70%会持续或进展。这表明细菌性感染的自愈可能性有限,需积极干预。
需特别警惕的是“观察等待”策略的适用边界,美国儿科学会指南建议:对持感冒后持续10天以内,鼻涕不是脓性的, 若一般状况良好,可在严密监测下观察3天,若无好转或者进展及时抗生素治疗,盲目等待自愈可能导致感染加重。。
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经常使用抗生素病史,脓性鼻涕,反复发作的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通常需要积极的抗生素治疗。
儿童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彻底是慢性鼻窦炎的主要诱因,约30%的急性鼻窦炎患儿在症状持续12周后转为慢性,甚至更长时间。
最近遇到一个慢性咳痰,黄脓涕一年时间的案例,可能家长不太重视,或者口服抗生素吃吃停停,是导致慢性常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过敏因素,腺样体肥大,鼻窦开口堵塞等等都有相关,最终导致慢性结果,鼻窦内大量分泌物,基本堵塞,非常严重。


今天遇到1个2岁多的幼儿,腺样体肥大重度,这么小的幼儿为什么会发生严重的后果,三甲医院耳鼻科,建议手术摘除,家长现在接受不了手术,这种严重后果可能与既往病毒感染后脓涕一直没有治疗导致鼻涕倒流而导致腺样体增生肥大有关。
儿童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作为常见但潜在风险较高的疾病,家长对待儿童细菌性鼻窦炎要遵循以下4点:
2.拒绝盲目等待自愈:细菌性鼻窦炎自愈率不足40%,延误治疗增加并发症及慢性化风险,家长不滥用抗生素心理可以理解,但是不规范治疗可能导致更长时间抗生素治疗。
3.规范抗生素应用:青霉素不过敏的,建议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剂量和疗程需个体化。但是按照体重计算的剂量是最合理。
4.综合治疗:联合生理盐水鼻腔护理、局部激素及黏液稀释剂来提升治愈率。其他护理和用药与抗生素两不误。
儿童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治疗该出手就出手,以免导致反复发作,变成慢性,或者出现腺样体肥大等等。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如果有类似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请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每天分享一点点儿童健康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个赞或者在看,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儿童疾病的相关的科普知识。
如果需要儿科专业咨询,可以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找柯友建主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可以分享给你的家人及朋友,
你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柯大夫来自三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二孩老爸,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及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小儿消化学组委员,拥有丰富的育儿和临床经验。利用业余时间把靠谱的育儿及疾病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宝宝得病不焦虑,育儿不迷茫。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